我想去養老院了。這不是臨時起意,而是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,深思熟慮后的決定。
當從冰箱里拿出昨晚的剩菜時,我想去養老院了。
先生離世已十年有余,孩子出息,自己在北京打拼出一番事業。我一人獨居,剛開始時,今天琢磨個新菜,明天烙個餅。但獨居久了,漸漸覺得累了、懶了。每天要做菜、買菜、收拾碗筷,一天下來,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干,光忙活吃了(吃的還不怎么好)。
東北的冬天,北風像刀子一樣割臉,孩子擔心我跌跤摔傷,天天給我訂外賣,可總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。人生已至耳順,在吃上,不挑,但也不想太將就。而在養老院,每天能夠享用五頓餐,早中午三頓正餐,上午送水果,下午還有營養汁。在這里,有專門的營養師和大廚,關注老年人的用餐與身體習慣。秋冬季節,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發期,低鹽、少油,但也做的有滋味,專業與用心,都體現在每日的一餐一食中。
當關掉電視時,我想去養老院了。
都說退休后的生活樂趣要自己找,我空有想法,卻“拔劍四顧心茫然”。孩子工作繁忙,每周六能和我微信視頻,已是“感激涕零”。前不久看過一篇報道,說英國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:獨居、缺乏社交的老人更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癥,缺乏足夠的情感支持與神經刺激,大腦的認知度逐漸降低。在養老院,我的左鄰是緊跟時代發展,每天堅持學習的高知分子們。我的右舍是每天精力充沛,積極參加中心各種活動的姐妹們。在養老院開辦的藝術大學里,聲樂、書畫、樂器、詩朗誦、舞蹈重回“學生時代”,好似又年輕了一回。
當半夜突犯心絞痛時,我想去養老院了。
養兒為防老?我看不盡然。身體各個零件兒開始出現不可逆轉的老年退化時,真正能“防老”的是日常生活里的好習慣、好心態,是及時就醫、緊急救治。抖音有個很火的段子說:“朋友再多,借三十萬試試;家人愛你,臥床三年試試;生活習慣不好,生個病試試”,結語是什么呢?“千萬別試,一試全劇終”。雖是笑談,卻也不無道理。
在養老院,特別是醫養結合的養老院,床頭都有緊急呼叫按鈕,覺得不舒服,一按鈴,護理員隨叫隨到,醫生、護士馬上到床旁緊急救治,這可比遠在千里之外的孩子強百倍。國家現在大力提倡,“醫養結合”的養老理念,就是因為,它能解決我們老年人最大的困境:慢病安養,急病及時搶救?,F在養老院的環境,不比家里差,有的甚至更好。
孩子,我要去養老院了。我現在住的房子準備出租,再加上退休金,每月還能有富余。孝順,不是做給別人看的,而是發自內心的對家人好,是能夠平等的給與父母選擇,是尊重。親人,我要去養老院了。我珍藏多年的擺件兒、郵票,你們要是喜歡便拿走吧。請不要驚訝,等節日相聚時,你看到我重煥光彩,面色紅潤時,會為我高興的。朋友,我要去養老院了。咱們說好了,我去當“前鋒”,等時機到位,咱們在養老院相聚,一起抱團養老!
歲月漫漫,我們曾苦過、樂過、喜過、憂過。我們已把下一代撫養成人,兒孫自有兒孫的福氣。抬頭前望,生活的新篇章,已然在向我招手,是那么光彩奪目,熠熠生輝!
- 上一篇:感恩母親 情暖老人
- 下一篇: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?你對養老院的認知要升級了